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,风险无处不在,对于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金融业而言更是如此,可以把银行业的风险概括为信用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等大类,但远没有涵盖银行风险的全部,那么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有哪些?
1、操作失灵、管理失效的风险
分类的标准过粗、贷款质量管理不严密、不科学,特别是贷款质量相对较好的银行难以操作,对商业银行正常类、关注类的贷款还 需要作进一步细分,并密切关注贷款分类的变化情况,国外很多商业银行实行十二级、十六级甚至更精细的分类管理。
2、问题贷款揭示不充分的风险
分类的边界比较模糊,弹性比较大,在商业银行逐利、监管机构的压力共同影响下,部分商业银行执行五级分类的标准还是偏松,有些基层机构存在不合理考核指标的诱导,使有些问题贷款得不到及时处置。
3、事后分类,存在贷款定价与贷款风险不对称的风险
目前贷款分类仅作为一种事后的监测、分析和考核工具,贷款管理没有引入客户违约概率、违约损失率、违约风险暴露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参数,有的银行并没有对客户进行贷前的分类管理,银行无法根据预期风险确定贷款价格,也难以根据预期风险制定专项监管措施。
4、拨备覆盖率低、损失弥补不到位的风险
贷款分类的目的是按分类标准提足拨备,进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,国外很多银行是根据单项资产实际可预期的损失逐笔足额计提拨备,而国内银行普遍只计提了一般准备,按分类专项拨备不足覆盖率较低。
推荐阅读:
本文系借贷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
——本文来自借贷网